体育成为中美青年交流的“通用语言必威”

2024-06-10 11:17: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必威对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中文的尼古拉斯·莎拉雷来说,到中国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看一看一直是他的愿望。真正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他开始觉得“一切都变得真实了”。

  “以前我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中国必威,只知道上海很大,但是真正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比我生活的城市纽约还要大将近6倍。”6月9日,站在“上海之巅”的上海中心大厦,来自美国乔治学校的尼古拉斯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中美青少年篮球公益交流营必威,来自美国的高中生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区合影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梅从政/摄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中美青少年篮球公益交流营,来自美国的高中生参观上海中心大厦,学生们在听讲解员讲解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最高建筑。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梅从政/摄

  6月8日,49名来自美国奥克斯基督教高中和美国乔治学校的青年代表来到上海,参加“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的中美青少年篮球公益交流营活动。

  对这些青少年来说,“篮球”不仅仅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两国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体育能把全世界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加深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在‘不同’中找‘相同’。”尼古拉斯说,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他都被妈妈安排在中文学校学习必威。刚开始时,他觉得中文非常难,甚至有点排斥。然而,在对中国文化逐渐了解的过程中,他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美食文化,觉得这种身处美国环境下的“差异性”让神秘的东方文化更具吸引力。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中美青少年篮球公益交流营,来自美国的高中生参观上海中心大厦,学生正在排队等待上海中心大厦“秒速18米”电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梅从政/摄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中美青少年篮球公益交流营,来自美国的高中生特里斯汀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区俯瞰上海。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梅从政/摄

  相比于第一次踏足中国的新鲜感,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过三年的奥克斯基督教高中篮球队教练阿马拉尔·马克·爱德华则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很亲切。

  “其实我回美国后经常向身边的人讲述我在中国的见闻和经历,但是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一直希望学生们能有机会亲身感受另一种文化,充分欣赏它,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正理解它。”马克认为,体育不仅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更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他表示,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目标必威,不同的文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流动,而青少年则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和未来。

  来自上海的刘雨茜去年8月到美国读高中必威。不到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她觉得“融合”是她身上发生的“化学变化”,她不仅深入体验了另一种文化,也让她作为媒介,在美国朋友的心里埋下一颗“想了解中国文化”的种子。

  这次,她的好朋友、篮球队队友安德里亚·伍德沃德也一起参加了活动。“我终于亲眼看见、亲身体验了她的文化,觉得很神奇。”安德里亚手上戴着一条刘雨茜送给她的五彩绳,她期待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看看赛龙舟,体验包粽子。

搜索